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文旅论丛LOCAL CULTURE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边远地区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作者:刘 娟发布时间:2018-01-04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分析了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对文化工作的功能定位作了准确把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建议》把文化目标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专门强调了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目标要求,并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部署。农村基层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农村基层,难点也在农村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基层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任务十分艰巨。兴文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当前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相对缓慢,这与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适应。为了摸清这些问题,课题组前往兴文县以及周边县部分农村地区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涉及3个县9个乡镇,20个行政村,6个社区,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同时采取座谈会、个案访谈、实地察看、与农户深入交谈等形式,对兴文县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兴文县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一定程度提高,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从2008年开始全县集中打造了3个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打造了2个市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和21个示范农家书屋,全县已新建272个农家书屋,全县覆盖率为100%,每个村级图书室藏书达2000多册,极大方便了村民学习和查阅资料。与此同时,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共完成237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户户通”8万多户,覆盖率达95%以上,已建乡镇文化站(含街道所在辖社区建文化服务中心)35个,乡镇文化站阵地面积总计3450㎡;行政村建设(社区)文化室272个;县建设社区文化广场2个;乡镇文化广场5个,初步形成了县、乡镇(街道)、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古宋镇、大坝苗族乡、僰王山镇、周家镇、先锋乡受访的5个调研乡镇中,近50%的乡镇村(社区)建有老人活动中心,设有棋牌室、报刊阅览和图书资料室、乒乓球室、党员活动室、会议室等多个功能厅。

(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有一定提升

近年来,兴文县全面实施“文化强县”战略,县委从组织领导、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政策落实和改革创新五大方面全面驱动兴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逗硬兑现了文艺作品创作、公民道德评先、对外报道、理论社科、文明创建“五大奖励制度”,广大文化工作者热情倍增。开展了以“玉屏猪儿粑”“九丝李子节”“仙峰方竹笋节”等为代表的群众性品牌文化系列活动。县图书馆还开展广场书吧和广场流动图书室服务、送书到乡镇(社区)、单位等文化惠民活动。同时,针对电影市场的变革以及豪华影院的流行,把相当一部分群众挡在电影院门外的现状,兴文县教体文广局还开展了“流动影院”走入农村活动,受到了村民的普遍欢迎,社会效益日益彰显。此外,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能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当地群众的传统习俗,利用节日和配合当地的中心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球类、象棋、田径、卡拉OK、歌咏比赛及游园、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等。每逢节日,绝大多数的群众文体活动都开展得有声有色,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意识与层次比过去有了一定提高。在“您参加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收获如何”一项调查中,认为“收获非常大”的占6%;“收获较大”在占69%;“收获一般”占17%;“收获较少”占8 %。

(三)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得到传承与弘扬

近年来,各乡镇坚持节庆活动和常规活动相结合,主题系列活动与专题单项活动相结合,参与型群众文化活动和欣赏型展示活动相结合,开展了保护和开掘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工作,把文化建设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常年不断,常办常新。全县文化系统各单位持续开展送汇演、送电影、送书等送文化下乡活动,其中川南民歌赛、闹元宵舞龙狮、正月猜灯谜、苗族花山节、方竹笋节、李子节等各具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已形成一定的“品牌”,特色文化悄然兴起。例如,仙峰乡依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积极筹划开办“苗族四八节”、“方竹笋节”等主题文艺演出,取得较好成效。与此同时,一些乡镇近年加强对苗族文化和美食文化的保护,“大坝高装”、“游花灯”、“牛儿灯”、“舞龙”等体现民俗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部分农民也积极自办具有民间特色的文化活动,主要有民间表演团队、老人团队组织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秧歌表演、器乐表演等,均有浓厚地方特色。一些物质性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得到较好传承。

二、存在问题

(一)文化发展形式单一,形式大于内容

就兴文县目前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来说,由于现有条件和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其发展形式上显得单一。目前农村人口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也越来越多,所以在文化的发展上几乎没有任何的活力,很多的年轻人已经忘却了农村中的优秀传统,在功利性的社会,亲情和邻里关系越来越淡,村委会在文化的发展中也没有起到有效的引导等。在农村文化活动的选择上,多数都是在传统的节假日开展,比如有的扭秧歌、唱大戏、敲大鼓等活动,都是为了热闹而举行,把实际的文化熏陶和传承功能丢到了一边,甚至有些年轻人对为什么要在节假日举行这样的民俗表演都不知道,呈现出形式大于内容的状况,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发展。

(二)基层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部分农民文化站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还有的农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一是被动安排项目。现有文化阵地的建设,多来自于上级统一安排的项目资金,搞一刀切,不能有效照顾地区差异和基层实际,很多时候不是“因需而建”而是“因钱而建”。比如有的乡镇农家书屋因缺乏受众而造成大量资源闲置。二是统筹整合欠缺。由于资金、人员等因素制约,把全县文化阵地放在一个棋盘上通盘考虑、整体布局,根据各地实际需求按步骤推出阵地建设的难度较大。没有一个布点科科学、特色鲜明的中长期规划,建设时缺乏系统统筹,加大了管理难度。三是主动利用意识差。乡镇文化阵地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人力不足、管理经费没充分发挥作用,乡镇文化自主意识和自觉性差,使得乡镇文化阵地使用效果不理想,供需不对称或没对接,一边是资源闲置,一边是文化饥荒。

(三)文化投入不均衡,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

兴文县目前存在一定的“重城市、轻农村”、文化投入不均衡的现象,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比较明显。在县城、乡镇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多,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较快,文化形式多样,文化产品丰富,市民参与意识强,可选择余地大,文化活动比较丰富;而在农村,由于投入资金的短缺,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建设欠账多。这些问题导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严重不足,边远地区如仙峰乡、毓秀乡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还需进一步保障,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在调研的农村中,一部分农村既无图书室,也无文化活动的设施和场所。尽管广电部门的电视信号“村村通”工望已经基本落实,但调查中发现,许多偏远的自然村由于没有很好地后续维护与管理,广播电视收拾覆盖率差、设备老化。在“您认为文化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的问卷中,16%的受访者认为“村(镇)组织的文化活动类型少”,22%的受访者认为文化生活中还存在形式主义严重”,45%受访者认为 “文化资金投入不足”,17%的受访者认为“文化娱乐活动供需不对应”。因此,必须把解决城乡的文化发展不平衡摆到突出位置,使这种不平衡实现平衡、良性的发展。

(四)基层文化人才匮乏,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

从理论上来讲,农村文化应该是比较繁荣的,无论是文化的种类、特色还是内容都远远丰富于城市文化。尤其是兴文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景观文化、浓郁的苗族文化、神秘的僰族文化、昂扬的红色文化和绚丽的民间文化,文化资源相对丰富,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在这个充满着功利性的社会,农村人更加突出对经济和物质的追求,忽视了文化和精神的发展。很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远走他乡,一去可能就是几年,留下的都是些老人与儿童,导致农村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严重不足。即使有留下来的年轻人,他们也没心思学习那些民风民俗,因为这些给他们带不来任何的经济效益。当前,基层文化工作队伍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基层文化建设的需求,缺少文艺骨干支撑,专门人才奇缺己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瓶颈”。一方面,基层群众文化新人紧缺,参与文化活动的人普遍存在着年龄老化、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基层文化员专职不专干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基层文艺人才业务素质低,工作能力不强,在文化活动中,不能很好履行组织辅导的功能。此外,有些文化员被作为其它人员派出包村、包队或长时间抽调从事其他工作,导致文化队伍外强中干。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基层文艺人才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设置、队伍稳定、人员待遇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考核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氛围

从根本上建构基层文化的制度体系,解决影明基层文化建设的体制性障碍,才能促使文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绩考核制度对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文化建设政策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通过发挥政绩杠杆的考核作用,可以激励和约束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牢固用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意识,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而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定上,应该体现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例如,在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中设立诸如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的力度、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度等考核指标,以优化以往偏重经济指标的做法,从而推动地方领导干部对文化建设的认同度,使文化建设转变为地方领导干部所认同的一种重要职能。

(二)优化支出结构,实现文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为实现文化建设的均衡发展,应当优化财政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支出结构,使文化资源从重视城市的文化资源配置开始转向重视基层、重视农村,使投入更多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确保盖层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的足额投入,做到公益性基层文化事业经费有保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有安排,基层文化活动经费有落实。与此同时,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基层的延伸和覆盖,使文化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布局、合理配置,让经济欠发达乡镇和农民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和城市居民同样的文化实惠,以实现城乡“在文化政策上的一致、在文化资源上的互补、在文化权利上的平等、在文化发展上的互动”,推动城乡之间的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您认为当前政府最应该加大投入建设的文化设施是什么”(多选)的调查问卷中,选择“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占58%。选择“图书阅览室、农技培训室等文化设施”占46%,选择“体育活动场所”的占39%,选择“棋牌活动室”的占35%,公共报栏、宣传栏27%。县政府除了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外,还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办文化、放手市场促文化,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获利”的原则,鼓励民间资金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捐赠创办公益性农村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宽领域的基层文化建设投资体制,增强基层文化阵地的“造血”功能。

(三)发掘民间文化资源,形成浓郁的地方特色

兴文县是少数民族待遇县,有着丰富的民风民俗,红色旅游文化。基层文化建设应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主动争取项目,科学布局,根据基层文化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统筹规划阵地打造,以实用为主,比如根据各乡镇的产业结构和群众文化水平合理调整各乡镇文化站和村社农家书屋的资源配置,克服机械落实项目、分解任务,实实在在做到“因需而建、建了就要用、建了就能用”。适时组织当地群众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和创建评优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文化氛围。切实提高文化意识、丰富文化生活、增强文化凝聚力,坚决杜绝乡镇文化站变成“迎接检查”的工具的现象。根据群众文化需求改变管理方式,比如开展节日阅读活动、举办文化宣讲、有针对性地送书入户等,改变坐等群众主动来借书、主动来阅读的管理模式,化被动等待为主动引导甚至上门服务,不让书籍蒙尘终身。

(四)建设稳定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开展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民间演艺团体骨干带动作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支稳定而高素质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保证和中坚力量。实现农村文化生活的“常态化”必须有一支扎根于乡村、贴近农民群众生活的文艺队伍和一大批文艺人才。只有通过建立一批乡土化、农民化和本土化的农村文化精英队伍,才能打造一支“群众自己的文化队伍”、才能真正找到激活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切入点。各级政府要利用政策、经济等手段,在促进农村文化队伍进一步稳定、提高、用好上下功夫。兴文县下一步应该继续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加快人才培养,重点抓好精品剧目、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与生产。组织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宣传兴文县文化为主题的文艺精品。高质量、高标准编排1-2部具有本土特色的精品大戏,坚持在形式上求突破、在深度上下功夫,在发展上创特色。力争在书画、书法、美术、舞蹈、戏剧等优势艺术领域有更多的精品佳作获奖。同时组织好大型综合性书画艺术节、重大节庆活动、民间文艺大赛,推出一批有更大影响和规模的书画文化、广场文化、赛事文化、庙会文化等活动。引领带动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坚持用人才推进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人才。


(作者系中共兴文县委党校教师)

相关推荐THE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