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文旅论丛LOCAL CULTURE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研究

改革开放四十年宜宾乡村公路建设之巨变

来源:宜宾市乡村旅游研究会作者:许察金发布时间:2018-09-19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时光如匆匆流水,改革开放四十年一晃眼间就过去了。这波澜壮阔的四十年,中国的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吃穿用度,改革开放前后如隔两个世界。在如此巨变之中,变化最大的尤数乡村公路建设,过去是“道阻且又长”,而今是“天堑变通途”,县县通、乡乡通、村村通、户户通,四通八达,密如蛛网,把一个个乡镇、一座座新村、一栋栋新房串连在一起。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年,宜宾乡村公路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呢?
    一、从“泥泞路”到“碎石路”
      “噫吁呼!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是盛唐诗人李白对古巴蜀大地乡村交通的描写和感叹,也是改革开放前宜宾农村道路状况的真实写照。再伟大的诗人也只能是诗人,却无力改变任何现实,只能发出慨叹而已!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家住大山区和生活在偏僻山村的人民群众,无论是从事生产生活还是贩卖农产品,大多都是肩挑背磨,穿着草鞋负重于崎岖山路、羊肠小道之间。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溪水。而家住江边河畔的,出行只能乘坐木船,滩险流急,左右摇晃,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宜宾的区县之间才开始逐步修通了公路。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则依然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泥泞难行。即便是区县之间通了的公路,也十分破烂落后,不仅路面狭窄,而且弯道又多,车辆稀少。这种泥夹石公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从宜宾到区县,一天只有一两班客车,车上人挤得连脚都插不上。可是,为了赶上这班车,所有人都把拥挤和难受,以至中国人最爱的“面子”,统统丢在了车窗外。因为能乘上车,总比走路强!有时为了买张车票,想方设法四处找熟人开后门。那年头,客车司机可是社会上最吃香的职业,不仅好找老婆,一路上经常还有农民主动认亲戚、送农特产品,以至我们那代人的梦想就是长大后当客车司机,即便当货车司机也行!
       我的老家在屏山,1971年底才通车。通车那天,从宜宾开来一辆老掉牙的前苏联“卡司”牌汽车,停在县城西仓坝广场上。那时,县城里没有多少人见过汽车,可不得了啊,全城空巷,人山人海看汽车,不时有人发出惊叫声,小孩子人矮看不见,急得哇哇地哭……。这一幕让我至今难忘!
        刚通车的屏山,依然是宜宾最偏僻边远的山区农业县。从宜宾到屏山,途经玉龙、五桂、鸭池、富荣几个乡镇,八十多公里的路程,要走四五个小时,而且坑坑洼洼,颠簸摇晃。这还不说,一路上左边是高坎悬岩,右边是笔陡峭壁,提心吊胆。当时曾有人幽默屏山的公路:“只要抖得顶天立地了,就快到屏山啦!”甚至有人更夸张地说:“去一趟屏山,比出国还要难!”
县城尚且如此交通状况,农村乡镇的道路就可想而知了。生产生活资料、农副产品运进运出,全是人挑人背,屏山的“巴山背儿哥”就是远近闻名的。这些“背儿哥”、挑脚夫,每天迎着太阳升,顶着星星归,奔波于山间道路上。就连县里工作的干部也好不到那里去,下乡必在农村住上三五天,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乡村公路建设才有较大发展。
        二、从“碎石路”到“水泥路”
        “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列车驶入了“快车道”。
        “要致富,先修路”。人们终于明白了道路交通落后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障碍。于是,中国的乡村公路建设开始由县城向乡镇延伸。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周边地区,率先实现了县县通。而整个西部地区当然也包括我们宜宾各区县的乡村,由于资金短缺无钱投入,乡镇的乡村公路建设进展缓慢。以至去沿海学习考察回来的干部,每每谈及东部地区的乡村公路建设,让农民已经“洗脚上田”,并开上小车时,无不眉飞色舞,眼里都透射出万分羡慕的光芒!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长宁县双河中学高中任语文教师。每逢寒暑假,都要回屏山老家探亲。那时从长宁县双河镇到老家屏山,虽然心里面早已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洛阳。”可是,从双河镇到龙头镇,再到长宁县的乡村公路,客车就像头老牛,喘着粗气在泥夹石路上颠簸着慢吞吞地爬行。天不亮就从双河出发,到了宜宾已是吃中午饭时间!下车后根本顾不上吃饭,立刻要赶到南门桥下水码头,乘坐1点半到屏山的轮船,因为那时12点钟后就再无班车去屏山了!轮船沿着金沙江逆流而上,机器轰鸣,浪花飞溅,我一家人要在船上足足呆上六个小时。当轮船靠上屏山码头时,早已是满城灯火……!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宜宾乡镇的乡村公路开始逐步改善。先是城乡结合部乡镇通了公路,随后是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好的乡镇修通公路,几乎是年年都在变化!
        修通了公路的乡镇,集市贸易十分繁荣。长期以来,乡镇农村都有“赶场”的习俗,而且都是沿街设市,“赶场”的时间三五天间隔不等,有的地方依照农历,也有依照公历的。农村人“赶场”,在城乡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赶场”这样的集市贸易,城里人可以买到新鲜的农副产口,农民则可以将卖农产品的钱,再去购买生产生活用品和为子女凑凑学费;另一方面,“赶场”也是农村群众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子女谈婚论嫁、沟通联络感情和学习传承民风民俗的大好机会。乡镇修通公路后,就由原来的沿街设市变为了沿公路设市,不仅拓展了乡镇原有的农贸市场,而且更加方便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物资信息交流,从而丰富和繁荣了农村的社会生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改变了农村落后的文化习俗。反过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乡镇的乡村公路的发展与完善。2000年以后,宜宾各区县有许多乡镇的乡村公路,开始升级改造,从“碎石路”变为了“水泥路”!
        三、从“水泥路”到“黑化路”
        2000年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出现了“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原有的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和仅靠外贸拉动经济的模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开始转换到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于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改善民生,便成了刺激经济的不二选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五大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先后出台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并且下达了2020年如期精准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动员令。党的十九大更是描绘了2050年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目标的宏伟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这五年多来,有目共睹的是,中国整个的交通状况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一座座彩虹般的桥梁,横跨在大江大河、千山万壑之间,实现了伟人毛泽东“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情;一条条蜿蜒逶迤的高速高铁,穿行在神州大地、四面八方,又让人真真实实感受到了唐代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神速,更加体会到了伟人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欢快!再有,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飞机,已从“旧时王榭堂前燕”,到而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成为服务大众的交通工具!这些年中国交通变化之大,让许许多多中外游客瞠目惊叹!
        与此同时,最值得欣慰的是,我国的“大基建”不仅拉动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进步,而且宜宾的乡村公路建设也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与提升。而今宜宾市内三区七县的农村不仅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有的村早已从“水泥路”升级为“黑化路”;而且已有相当多的乡镇陆续铺设了“黑化路”,乡村旅游四通八达。现在八个区县通高速公路,有七个区县即将开通高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宜宾的乡村公路建设和整个交通体系构建,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新时代!
        产业路就是致富路。宜宾的乡村道路交通建设,已经彻底改变了农村的旧面貌,绝大多数的农户已经住进了砖混结构新楼房,而富起来的乡亲已经开上了小汽车,农民下地干活再也不用走路,“赶场”送货也有农用车。而今宜宾的农村,名副其实地从“脚力社会”进入“汽车社会”!当然,在这乡村公路建设大发展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如果没有国家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的扶持,没有市县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没有广大农村群众的苦干实干,也就不可能有今天全市乡村公路的大发展、大改善!
        结语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回望过去,抚今追昔。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已经进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引领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宜宾的乡村公路建设,必将伴随着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生根,更好地推进全市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从而为实现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的“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宜宾市委党校教授、市乡村旅游研究会会长、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推荐THE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