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旅游文学TOURIST MAP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叙州

杨湾轶事(郑宽学)

来源:宜宾县作者:郑宽学发布时间:2018-02-07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一条无名小河,发源于荣县的麦子坳,以涓涓细流进入宜宾地界。流过了单家嘴、鱼坝场、葛麻滩,来到了杨湾。在这里略作停留,围绕着几座青山弯出了几道湾,然后依依不舍地向西流去。下面的路程,一段一段,仿佛开始了意识的觉醒,住在岸边的人们亲切地叫它陈河、乔巴河、沙河,直到去到“大鸡公”,欢快地奔向越溪河。

今天,我们也停下脚步,随时光在杨湾滞留,寻找这里的趣闻轶事。

1

住在杨湾的人都不姓杨。

早些时候,杨湾住着郑姓人家。一边种田,一边读诗书,过着耕读传家的日子。靠着勤劳和节俭,日子一久,也置下了几亩田(35挑)。

后来,来了一个姓赵的人,跟郑家人谈起了一笔买卖。在距离杨湾十几里路的高屋基,赵家买下了130挑田,如果愿意,赵家愿意用高屋基的130挑田调换郑家的35挑田。郑家人发现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高高兴兴地搬离了杨湾。

小河的上游,岸边有一条大路,路旁有一棵黄葛树,枝繁叶茂。树下一座神龛,里面供奉着菩萨,神龛两侧的石柱上镌刻了一副对联。对联的内容已不记得,只留下传说。对联的文字里嵌入了一个暗语,说神龛里菩萨的背后藏着一个金佛。这个谜底被赵家人破译了,于是,就有了上面的一笔“亏本”生意。

赵家人搬来了,挖出了金佛,卖了好多好多的钱。用钱建起了高房大瓦屋,买了很多地方,广置田产。赵家的产业有多少?据说,赵家人从杨湾到宜宾城不会走别人家的地里过。还买下了临近县份的部分土地,一时,赵家成了名副其实的盖县绅粮。

传说不一定可信,但每年清明郑家人到杨湾上坟的时候都会讲起这件事。

2

赵家的家业传到赵铁生手上时,银子堆成了山。以前的富人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样子,一个一个都是“恶霸地主”,他们也会热心公益,助人为乐,乐善好施。

为了便于大家出行,也为了自己好跑马,赵铁生从杨湾开始铺石板路,一直铺到了观音场。

当年的观音场很繁华,居住人口多,特别是逢场天,徐家、凉风、沙沟、万里、隆兴等十乡八里的人们都往这里汇聚。但一条越溪河阻隔了两岸的人流、物流,看着对岸的人和事,彼此只得望河兴叹。

赵铁生决定凭一己之力,独资修一座大桥。

这一下,越溪河两岸热闹起来了。

观音场是红沙土质,要修桥,石材的硬度达不到。于是,从越溪河上游的杨柳滩采青石,一船一船地运到观音。观音场的施工现场更是成了一个大工地。船上的石料搬上岸,沿河一字排开,几百个工匠粗打细錾,待敲打成型后,又抬到桥基上进行安砌。方圆一两里,整天响起手锤敲击石錾、石錾摩擦石头发出的清脆响声和匠人们抬石头喊出的号子声。

这期间,赵铁生每天用一匹马从杨湾驮两麻袋铜钱缓缓地走向观音场。

观音大桥,五孔跨于水上,身姿伟岸。能工巧匠们又在两岸桥头骑桥各立下一座牌坊,北岸为红石牌楼,南岸为青石牌楼。自此,观音大桥成为观音场的著名景点,人们喜爱至极,取名“虹桥倒影”。傍晚时分,桥下清流浅水,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远望,大桥犹如一道彩虹横卧在波光粼粼的越溪河上,行人,车马,蓝天,碧水,虹桥,牌坊…… 

牌坊隔岸斗青红,南北腾飞百代功。
行旅鸡声霜露早,杠梁卧碧跨霓虹。

当年还没有水泥,观音大桥用石灰和酒米桨作黏合剂,把一块块石料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上下左右结成了一个整体。百年时间过去了,经历了无数次的地震和洪水冲击,还有众多的汽车碾压,观音大桥依然坚固如初。

我觉得,北有赵州石桥,南有观音大桥。

3

杨湾的房子,除后山上一座碉楼(顶部已削去了一半)以外,其余的全部坍塌,只有在萋萋芳草中还能觅到保坎、墙基、天井、跑马场等等的踪影。一些柱础、内小外大的射击孔石头、众多的砖块瓦砾碎片散落在草丛中。

从槽门下几步石梯是一个大坝子,当年的跑马场。进到槽门是一个偌大的四合院,这进院落的后面,略略高了一个台基,又是一个偌大的四合院。根据墙基和遗留的柱础上雕刻的花纹来判断,主人住在第二进院落里。

赵铁生家大业大,家庭人口众多。

据说,赵铁生有六个老婆,东厢房一溜六个房间,一人一个单间住着。赵铁生每晚选择进到一个房间,然后把其余五间的门锁上。

我在想,究竟进哪一个房间,赵铁生怎么抉择呢?是不是也学晋武帝,坐着一架羊车满院子转悠,羊在哪个门前停下来就花落谁家?是不是也有一位夫人,去地里割几束青草挂在自家门前,吸引羊儿的到来?

当地传得有鼻子有眼的是这样一件事。

一天,赵家请了一个盖匠来检修屋顶。无意间,这人从房顶瓦与瓦的缝隙间看见赵铁生在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瓶,又从瓶里倒出几粒药丸放进了嘴里。盖匠动了贪心,心想赵员外吃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趁大家没注意,这人溜进房里也偷偷吃了几粒。没想到那是壮阳药,片刻工夫就发作了。晌午时分,该吃午饭了,厨房的人叫了几遍都不见有人下来,后来不得不去到房檐下叫。盖匠师傅怕出洋相,硬是不敢下来,只好说:“你们吃吧,今早上我吃得饱,现在还没有饿呢。”

呵呵,大半天了,真的没有饿吗?你这个盖匠师傅啊!

4

徐家场到石庙村的路途上,有个叫徐家汶的地方。没想到这里竟然成了赵铁生生命的终结地。

一大早,赵铁生带着曹大管事和儿子从杨湾出发,经徐家场到石庙去办事。赵铁生和曹大管事的马走在前面,儿子的马跟在后面,彼此之间隔着十匹马以上的身位。外人都能看出,儿子与老子产生了距离。

他们走过了徐家场,掉在后面的儿子打马赶了上来,开始跟父亲理论一些事情。开始的时候,语气还比较平和,到后来嗓子越开越大,嗓门越来越高,父子俩争吵了起来。

一路吵闹着来到了徐家汶。

徐家汶门前有一个露天的碾盘,用坚硬的青石做成,平时用于碾米、碾花生等农作物。吵闹越来越激烈,儿子有了动手的意思。曹大管事看到苗头不对,拔出手枪“砰”的一枪,意思是想把少爷镇住。没想到,枪一响,赵铁生应身倒下,而且从此再也没有起来。

原来,曹大管事打出的子弹射到了那个青石碾盘上,石头太硬,子弹又从碾盘上反射回来,正中赵铁生的心脏。

一代豪雄归于寂静。

5

上世纪七十年代,徐家公社雷殿大队的基建连拆掉了杨湾的一些保坎石料,在门前的无名小河上架起了一座石拱桥。我们从杨湾的古迹堆里走出来,见到桥上坐着一个渔翁,擎着长长的鱼竿,静静地,独钓一湾秋水。

 

2017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