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yblywhw@126.com    QQ:2680826841    广告合作热线:17760503325
旅游文学TOURIST MAP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叙州

宜宾东楼故事5:杜甫过宜宾之后

来源:美游宜宾作者:李秉仁发布时间:2021-05-15阅读次数:分享本文:

 

杜甫在戎州东楼喝了酒、吃了饭,乡下转了转,采了荔枝,便顺江东下,过泸州、渝州(今重庆)、忠州(今忠县)、云安、夔州(今奉节县)。因为生病,加上谋得看果园一职,诗人便暂时寓居于夔州,长达一年零九个月。

后来,杜甫出川,过湖北,进入湖南湘江,一路因贫病交加,走走停停。其间,写下了诸多晚熟精品。中小学课本上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均是写于长江途中的千古名句。最后,诗人病倒于洞庭湖扁舟。一日,他抱病登上著名的岳阳楼,写下了这首被后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的诗篇《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已经穷困之至、病入膏肓,却还想到国家安危,泪流满面。

从杜甫的经历和这首诗中,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真的是有国才有家啊!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后不久,身体越来越差,病情越来越来越严重。这时,他的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在寒风凛烈的冬天,不幸因饥饿生病而夭折。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带着一家七口(有说八口,可能是回来了一个弟弟),从长沙乘船前往岳阳,经过洞庭湖时,已经卧床不起,他预感到自己来日无多,便伏在枕上写下了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它既算是向亲友们写的求救信,同时,也是诗人给自己写的悼词。

这首诗,作为向亲人和朋友交代后事的绝笔,杜甫写下了自己一生遭遇的许多苦难。长年漂泊,温饱都无法保障,身体遭受病痛,始终处在贫病交加的状态。回望故国,愁云凄惨,泪眼阻隔。比贫病更令人痛苦的是心灵的折磨,常年带上妻儿流落在外,居无定所,途中一子一女夭折。现在回家无望,这才是最深切的痛。杜甫希望在湘的亲戚朋友伸出援助之手,救救走投无路的自己和家人。

杜甫眼看自己的一生就要在此结束,向亲友嘱托后事的同时,也不改一向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看到国家破裂,人民遭难,杜甫悲痛欲绝。这首绝笔诗,在看似朴实平淡的叙述中,饱含着深切的悲痛和忧思,体现了杜甫晚年诗歌的最高水平,也是杜甫一生的诗意总结。读之,杜甫沧桑坎坷的一生,仿佛在眼前一幕幕重现,令人不禁潸然泪下。

写下这首诗不久,杜甫就于公元770年冬天,在湘江的小船上魂断他乡,年仅59岁。传说杜甫是在五天五夜未进食的极饿状态下,吃了当地县令送来的牛肉和酒,撑死于湘江小船。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杜甫都是一个满脸皱纹、令人心疼的老者,却有着广阔的胸怀,心中始终装着百姓疾苦。杜甫的愁苦忧虑,不只是为了自己、为了妻儿,更是为了妻离子散、饥寒交迫的天下苍生。他的妻子杨夫人,也是官宦之家的千斤小姐。嫁给杜甫后,为杜甫生了六个孩子。可叹的是,杜甫不但没有解决妻儿的温饱问题,过上好日子,连他们的安全都没有保障。一家子多年居无定所,还担惊受怕。虽然如此,杜甫对家人包括对自己的四个兄弟,也是尽力担起了责任的,一直到死他都在努力。

更令人感动的是,杜甫临死前,也心系穷苦百姓和国家安危。因此,读过杜甫的所有读者,都从心底里敬爱这位伟大的人民诗人。

杜甫的墓究竟在哪里,至今是个谜。传说杜甫的孙子杜嗣业于几十年后将祖父的灵柩千里迢迢运回了老家河南巩县安葬,与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葬在一起。但人们为了表达对杜甫的崇敬,分别在洞庭湖和湘江一带建了七八座杜甫墓,每年清明节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前往祭奠。明清以来,杜甫走过的陕西西安,甘肃成县,四川剑阁、成都、三台等地,沿途都建有杜甫纪念祠堂。每年的正月初七“人日”,人们都会自发前往纪念馆“游草堂”祭祀杜甫。

宜宾东楼自杜甫咏诗以后,名声远播,后世过往宜宾的文人雅士都要登临东楼,缅怀杜甫。为了纪念杜甫,弘扬其爱国爱民精神,有利国家振兴和民族兴旺,历代官府和民间,都十分重视保护东楼,多次对其重建和迁建。